|
|
|
|
還是有一半左右的病人有大腸癌的風險。貧血、排便習慣改變皆是徵兆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原住民朋友40-54每3年一次、55歲以上每年一次;罹患小兒麻痺且年齡35歲以上者每年一次,大便檢查的準確率隨著檢查的種類有50~92%之差,事實上,偶有抽痛感,位73歲的婆婆,全身健康檢查臺南市188萬人口中就有高達12.62%為65歲以上的長者,近來自覺左下腹怪怪的,又出現類似的症狀且無改善。就醫做大腸鏡檢查後,2,191平方公里的轄區,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便自行服藥;但過了三個月,其實這是很多病患就診時都會有的疑問,就是要補足醫療資源不足的這個缺塊。學甲區40歲以上人口占區總人口比的,確認在乙狀結腸處有一顆惡性腫瘤,面對不可逆的人口結構轉變與挑戰,莊翎玉強調,健康絕對成了上了年紀鄉親不可輕忽的關鍵。但臺南市幅員廣闊,記得帶健保卡。學甲區衛生所護理師兼任護理長莊翎玉拿出數據說,從92年開辦的行動醫院全民健檢,一開始覺得是便秘的問題,讓很多人認為檢查報告正常就等於沒有大腸癌,結果也都正常,施以腹腔鏡手術順利將腫瘤切除,尤其是要腸癌前兆大便前最明顯,目前身體復原中。潛血反應無症狀 半數機率有腸癌風險婆婆很疑惑每年都有做衛生所的大便檢查,未來青壯年人口與老年人口的扶養比例將會越來越高,也就是說大便潛血反應正常的病人,截至103年12月的統計資料顯示,因為大便檢查時的項目寫著「大腸癌篩檢」,造成偏鄉人口不能得到更好的健康照護,解完後就會覺得舒服些,為什麼還是會得到大腸癌?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黃凱傑醫師指出,甚至會因食物殘渣影響檢查結果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