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donews.com/news/detail/4/2953375.html"
生物識別技術是利用人的生理特征或行為特征,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更具體一點,就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為特征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身份識別)。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如何準確鑒定一個人的身份、保護信息安全,已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關鍵社會問題。傳統的身份識別由于極易偽造和丟失,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目前最為便捷與安全的解決方案無疑就是生物識別技術。它不但簡便快速,而且利用它進行身份的識別,安全、可靠、準確。同時更易于配合電腦和安全、監控、管理系統整合,實現數據信息化管理。這是目前最為方便與安全的識別技術,不需要記住復雜的密碼,也不需隨身攜帶鑰匙、智能卡之類的東西。由于生物識別技術認定的是人本身,這就直接決定了這種認證方式更為安全和方便了。那么,目前結合生物識別技術的身份識別方式主要有哪些?基于生理特征的生物特征識別主要包括:.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靜脈識別.視網膜識別.掌紋識別.DNA識別(鑒別)基于行為特征的生物特征識別主要包括:.簽名識別.聲紋識別.步態識別本文主旨是如何區分一、二代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我們主要可以從兩個關鍵點進行分析:1、特征的可顯性,如果生理或行為特征可以通過肉眼看見,使得容易被模仿和復制,這種基于生理行為特征的生物識別技術可以被稱為第一代生物識別技術,否則,稱之為第二代生物識別技術。那么我們對上面的類別進行區分: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掌紋識別、簽名識別、聲紋識別以及步態識別,這幾種識別技術的行為或特征是可顯性的,其中指紋、人臉、掌紋可以通過一些技巧或軟硬件工具提取或者復制,而聲紋、簽名、步態則可以通過刻意模仿來獲得相似性極高的行為特征;2、是否活體識別,我們所講的“活體識別”是指不可借助外力來代替或模擬的活體檢測并識別,舉個例子,比如今年315晚會上,主持人這個非真主的“活體”(或稱為第三方活體)借助一些軟件模擬真主的行為,并騙過了人臉識別。這種人臉識別要求被識別方做動作以顯示“活體”身份來進行識別,不能稱為嚴格意義上的“活體識別”。能夠外力偽造的所謂“活體識別”是假活體識別。所以,我們說能夠同時滿足以上兩個條件的生物識別技術,才能成為第二代生物識別技術,我們來逐一進行分析:指紋識別:特征外顯,指紋是手指表面特征,非活體識別;人臉識別:特征外顯,可通過外力模擬活體通過識別,非活體識別;虹膜識別:特征外顯,盡管復制獲取特征難度大,但還是能做得到,所以也是非活體識別;靜脈識別:靜脈隱藏于手指內部,肉眼不可見,并且按照靜脈識別原理,只有流動中的血液才可吸收特定波長光線,并形成清晰的靜脈圖像,通過特定算法對圖像進行分析比對,從而進行身份識別。也就是說假手指模或手指圖像不可能通過指靜脈識別。因此,指靜脈識別是活體識別;視網膜識別:視網膜是眼睛底部的血液細胞層,因此,其特征不外顯;其次,如果沒有血液流動或者是非活體,視網膜識別則也不可能通過。但是,視網膜識別對于消費者而言,沒有吸引力,并且也很難進一步降低成本;掌紋識別:基本上與指紋識別一樣,特征外顯,非活體識別;DNA識別(鑒定):DNA(脫氧核糖核酸)是人身體內細胞的原子物質,無可厚非,特征肯定是不外顯的,但是DNA識別不需要活體也可以鑒定,這個也無需作過多解釋。簽名識別、聲紋識別、步態識別:這三種基于行為特征的生物識別技術,特征外顯,可模仿偽造,并且非活體識別。經過分析,我們可以作個總結:第一代生物識別技術: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掌紋識別、DNA識別以及簽名識別、聲紋識別、步態識別。第二代生物識別技術:靜脈識別(分為指靜脈識別和掌靜脈識別)、視網膜識別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結合人類時代發展的各個需求,生物識別技術在未來將迎來新的著力點,與互聯網、物聯網的三融將成為新的趨勢。高安全和高便利性的生物識別技術將是大眾所愛!
關鍵字標籤:指靜脈門禁主機
|